以病人為本 探索醫藥需求 疫境創新推藥物配送服務

特約特集4

發布時間: 2020/12/18 09:00

最後更新: 2020/12/18 09:27

分享:

分享:

根據統計署的數字,本港逾七成長者患有長期病患,為數多達一百四十萬人,六成需要長期服藥,而需要長期服用五種以上藥物的長者人數,亦多達廿八萬人。無奈一場新冠疫情來襲,令保持社交距離與居家抗疫成為常態,傳統的醫療及配藥服務亦因此受阻,導致這些長者面臨「斷藥」危機。

正因如此,由一班藥劑師於二○○七年成立的香港藥學服務基金,就在疫情初期開始思考,如何解決這些年長病者的需要,最終基金先後推行「社區臨時藥物補充計劃」及「抗疫期間免費送藥到戶」服務,破天荒運用科技以及熱心群眾的力量,在來勢洶洶的疫流之下,以創新的方式解決病人的燃眉之急。

發掘問題對症「下藥」  試推配藥服務
設計思維提倡先代入持分者的角度思考,發掘問題核心再對症下藥,而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亦選擇透過訪問私家醫生,先了解問題所在,「從他們口中,得知疫情之下,不少長期病患者無法到醫管局門診覆診及取藥,令病情惡化。」基金總監蔣秀珠說。

然而,要解決這個問題,背後涉及眾多考慮和資源,而基金就選擇以共同協作的力量,從社區層面尋求解決方案。「我們在民間集結了一班熱心的醫療專才,包括醫生、社區藥劑師及醫務行政管理人員,與坊間其他的社福醫療機構合作,再配合善心人士和機構出錢出力支持,用了短短十日便構思並推出名為『社區臨時藥物補充計劃』的免費配藥服務。」她解釋道。

在計劃下,需要在未來一個月內到公立醫院覆診的長期病患者,只需要已登記醫管局現行的「醫健通(電子健康紀錄)」服務,便可參加。「義務醫生會先查閱病人在醫健通系統內的藥物處方記錄,再安排病人到私家診所見面評估他們的病情,情況穩定的話,醫生便會依照藥物記錄,處方一至四星期的相同藥物,再交給社區藥劑師配藥,三日內安排病人免費到指定地點取藥。」小試牛刀試行臨時配藥服務之後,蔣秀珠形容這個「急就章」的服務,就如設計產品時的試驗原型(Prototype),而在試驗的過程中,她亦發現了不少不足和尚待改善之處,「就如部分處方藥物只能在醫管局藥房購買,社區藥房無法提供給病人,而且沒有登記醫健通的病人亦無法使用服務。」

改良服務  應用冷鏈物聯網送藥到戶
適逢醫管局在二○年五月批准讓病情穩定的病人申請免診取藥,基金於是嘗試改良臨時配藥服務,推出「抗疫期間免費送藥到戶」服務。「只要病人授權我們的義工到醫院代取藥物,我們就直接送藥到病者的家,從而省卻他們見醫生和到社區藥房取藥的步驟,減少受感染的風險,同時亦可解決之前所提及的問題。」蔣秀珠說。

基金破天荒應用冷鏈技術及物聯網來運送藥物,利用特製的藥袋監測藥物運送的溫度及實時位置,並連接手機程式確保藥物運送無誤。

不過,這構思要成事,除了需要義工協助,同時亦要確保藥物無誤,並在運送過程中不會變壞。於是,基金決定與物流公司及創科公司合作,引入創新的物聯網及冷鏈技術。「首先,我們安排藥劑師出任義工代病人取藥,核對後再放入特製的智能藥袋。藥袋連接了手機程式,只要輸入病人代號,藥袋便會亮燈提示義工,避免取錯藥。」此外,蔣秀珠指藥物會統一由特別改裝的專車運送,專車內設有實時溫度監測功能及專為放置需冷藏藥物而設的冷藏箱,若藥物超過存放溫度,系統便會即時以手機提示義工處理。

這個改良版計劃,最終在五月獲香港賽馬會的「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」捐助推行,而在推行的過程中,蔣秀珠指團隊從中卻發現受助者的其他需要。「我們發現很多長者對藥物認識不足,在存放藥物時可能出錯,亦可能記錯劑量或忘記服藥。簡單如服食降血壓用的利尿藥,尿頻會加快鉀質流失,所以醫生會一併處方鉀丸給病人,但很多長者一知半解,只會服食降血壓藥,但又因頻頻去廁所而誤以為有糖尿病。」她解釋道。

發現另類需要  多走一步推服藥諮詢
事實上,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二○二○年年初的調查,多達四成長者都有整理藥物困難,而且七成受訪長者曾在過去五年沒按指示服藥、五成服錯分量、四成服藥後更出現不適。於是,計劃安排義務藥劑師上門送藥時,主動為長者講解服藥流程,並安排以視像或電話方式為長者免費提供服藥諮詢服務。「之後,我們再進一步,推行『社區外展藥物管理服務』,將這服務獨立推行,深化成效。」
在新服務下,藥劑師會上門家訪,為病人登記「醫健通」,審視病人正服食藥物後製作簡易的服藥指示清單,列出各種藥物的圖片、服藥方法、時間及劑量,再即場將藥物分類放於特製的藥盒內,方便病人按時服用。「藥劑師亦會教導病人服用的程序和注意事項,並鼓勵他們建立管理藥物的習慣。」

基金新推行的社區外展藥物管理服務,會由藥劑師上門為病人整理藥單、包裝藥物及教病人使用藥盒。

從基金在這段疫情期間推行的三項服務可見,基金如何在從發掘病人需要出發,並在過程中不斷探求其他尚待解決的問題,對症下藥改良計劃及提出新的解決方案,當中正正體現了設計思維反覆探索與改良的精神。「若沒經過實踐和嘗試,就不會發現新的問題。從中亦會慢慢找到問題的核心。正如若能夠改善病人的藥物依從性(Drug Compliance),即病人都依醫生指示服藥,長遠便能減輕社會的醫療負擔。這就是我們推動創新背後的意義。」蔣秀珠說。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想認識更多運用實踐設計思維的專家分享,請瀏覽此網頁
追蹤 Unleash!HK YouTube 盡覽精華片段 
追蹤 UnleashHK LinkedInUnleash HK Facebook 以獲取香港設計中心 Unleash 設計思維最新資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資料由客戶提供)